依米星分享:刻板口语的功能会随着时间改变吗?

作者: 来源: 时间:2019-12-06 分类:新闻资讯

依米星分享:刻板口语的功能会随着时间改变吗?

自动强化行为通常很难减弱,因为维持此类行为的后效关联一般不好识别或控制。

 

自动强化行为相较于“正常的”行为,可能更容易得到关注。

同时,自动强化行为很可能与神经刺激配对,形成条件强化机制。




总之,自动强化行为的功能具有历时稳定性,但也可能发生变化。



 

当一个针对自动强化行为的治疗方法失效后,我们就应该实施新的功能分析(FA)。




今天这篇文章通过实施新的功能分析去探测自动强化行为的功能是否随时间发生变化。



ABA文献解析


《受自动强化的口语刻板行为功能的历时稳定性》




于2019年3月发表在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





后效关联(contingencies):

操作行为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功能性关联。

 

自动强化(automatic 

reinforcement):

一种行为本身即是强化物或者行为本身即能产生强化物的强化机制。

例如,部分儿童出现的用手指在自己眼前来回摇晃的行为,此行为产生的光线强弱变化为此行为的强化物。

 

口语刻板行为(vocal stereotypy):

与当前场景无关的或无功能性的口头演说行为,包括唱歌、胡说、发出重复的“咕咕”声及重复性短语等。



被试资料


Harold

年龄:9岁

性别:男

诊断:自闭症

问题行为:重复性的元音发声和大声尖叫

Gracie

年龄:11岁

性别:女

诊断:艾卡迪综合征,全球脑病

问题行为:用嘴唇发出的“卟卟”声

Timmy

年龄:20岁

性别:男

诊断:严重智力障碍

问题行为:重复性的大声的元音发声

Abby

年龄:13岁

性别:女

诊断:自闭症

问题行为:大声的“嗡嗡”声和非元音音节

Ariel

年龄:14岁

性别:女

诊断:自闭症

问题行为:大声的“嗡嗡”声和无意义的音节串发声、尖叫、重复“what”

Jake

年龄:5岁

性别:男

诊断:自闭症

问题行为:重复性的元音发声



 研究方法


1. 将问题行为定义为:任何不符合当前语境的发声。


包括重复性的噪声/声音发声,无语义声音或单词(如:呜呜呜、咿咿咿”),以及不符合当前语境的唱歌,重复不符合当前语境的同一个单词或短语,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类似口语刻板的行为有可能是合理的口语行为。


例如通过“呜呜呜”声去表达获得某件物品的欲求,重复地问“你在干什么”,重复地说“我累了”等等。

 

2. 量化问题行为的方法是持续时间和百分比。


本文将每个持续时间不低于2秒的口语刻板行为记录为一次问题行为,并且用每个场景中问题行为的时间总和与此场景单元的总时间的百分比来评估问题行为。



研究过程


本文对六位被试者分别时隔一年半至两年半先后进行了两次功能分析。



功能分析前,研究者对每个个体的偏好物进行了评估。




研究者针对不同个体用不同种类的强化物对每一个被试对象在注意力场景、逃避要求场景、游戏场景和无介入场景(包括一个人单独的场景和无互动场景)中的反应进行了测试。

 

 注意力(attention)场景 :

治疗师给被试对象提供一个中等偏爱物并告知被试治疗师需要处理其他事物。




治疗师在整个场景单元中表现得异常忙碌,只有在被试对象出现口语刻板行为时,治疗师对被试进行一个简短的声明或谴责。

 

 逃避要求(escape)场景 :

治疗师要求被试对象完成一系列简单任务。

如果前一个任务完成,治疗师对被试对象进行简短的夸奖并提出下一个任务;如果任务未能执行,治疗师进行示范,并对被试进行肢体介入进行引导以尽可能地完成任务。




被试对象出现口语刻板行为时,治疗师会允许被试休息30秒,并在休息期间将任务相关的材料拿走。

 

 游戏(play)场景 :

治疗师提供一个高等级偏好物,治疗师在场景单元中持续关注被试对象。

 

 一个人单独(alone)场景 :

被试对象被单独置于一间没有任何娱乐物品的治疗室内,数据记录者在窗外或者单边镜后进行观察。

 

 无互动(no-interaction)场景 :

治疗师坐在治疗室中被试对象的另一侧,治疗师背对着被试对象。治疗室中没有任何娱乐物品。

 

注:在两次功能分析后均设有一个额外附加的无介入(一个人单独或无互动)时段,用以检验在无社交后效时,问题行为是否仍会出现并维持在原有水平。



结果分析



他的口语刻板行为在先后两次的功能分析中呈现出相似的特征,都最常发生于孤独场景。



她的口语刻板行为在先后两次的功能分析中也呈现出相似的特征,发生率在各个场景中的差别不大。


在第一次功能分析中,Timmy的口语刻板行为在注意力场景中发生率相对较低,在各场景中发生率的差异较大。


而在第二次功能分析中,Timmy口语刻板行为的发生率在各个场景中的差别不大,且均有所减少。



在两次功能分析中,Abby口语刻板行为的发生率在各个场景中的差别不大。




在两次功能分析中,Ariel口语刻板行为呈现出相似的特征。

其发生率均处于较高水平,第二次的发生率略低于第一次。


而且Ariel口语刻板行为在先后两次的功能分析中呈现出相似的特征。



在第一次功能分析中,Jake口语刻板行为的发生率在各场景中呈现相近趋势。


在第二次功能分析中,Jake口语刻板行为的发生率在各场景中也呈现相近趋势且此发生率低于第一次。


讨论


1. 口语刻板行为的功能具有历时稳定性,即口语刻板行为的功能随时间的变化不大,且会得到自动强化。


2. 研究中的四个被试(总共六个被试)的口语刻板行为在附加无介入阶段中的发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减弱。

这可能与很多因素有关(例如个体的成熟、干预尝试等),但具体机制依旧是未知的。

 

3. 口语刻板行为的功能稳定性可能与口语刻板行为的拓扑描述(可理解为定义性描述)有关。

 

4. Ariel相关的数据表明,针对性的批评有可能降低口语刻板行为的发生率。



5.虽然通常认为,相对于自动强化的自我伤害行为,口语刻板行为的危害性较小,但口语刻板行为的及时干预也应受到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Wunderlich, K. L., Vollmer, T. R.,Mehrkam, L. R., Feuerbacher, E. N., Slocum, S. K., Kronfli, F. R., &Pizarro, E. (2019). The stability of function of automatically reinforced vocalstereotypy over time.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更多自闭症资讯关注依米星官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