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在前面:发这篇文章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气。
但之前的牛逼已经吹出去了。
我说只要敢投,我就敢发。
我的个人看法在最后,希望大家顺带着看看。
1、
作为一个自闭症特教老师来说,在这个圈子里面,太寂寞了。
很少能看到有自闭症行业交流会、论坛。
研讨会有那么少数几个吧,无非就是请个专家来台上宣读,或者是国家出钱要编辑什么自闭症干预教材了。
几个行业大咖瓜分下章节,然后拍一些合影,以后能当成点谈资。
主办方除了残联,其他大多是机构或者卖教具的平台。
基本上没有什么思想的碰撞火花,也没有各种干预理念的深入探讨。
2、
在任何一个行业,同行多少都是冤家,自闭圈尤其如此。
八个字:骗子横行,人心浮躁。
在现在的特教行业里面,一线特教老师反而是都是弱势群体,自己做不了主。
真正强势的都是那批很会搞包装与运作的商人。
商人推出来的“行业专家”,不一定是真正对孩子有帮助的人,而是最愿意配合商人赚钱的人。
所以大家发现没有,本该是一线潜心教学和研究的特教老师们,一个个不得不做起了公众号、微课、抖音直播;
但凡有点追求,想靠这门手艺来养家糊口的老师们,都被逼成了段子手到处找流量。
否则你就要低头,要去找那些有几百个连锁微信群的平台和大型机构求合作/求职。
要么听话,要么受辱,自己挑着来。
请问你是选清高呢还是求“上进”呢?
如果为了五斗米打算折腰了,那就按照规矩来。
什么规矩呢?
从最初级的老师到助理,副组长到组长再到主任。
从副组长开始就要向家长收赞助费了。
比如你是某一个级别的老师,一个月5000块。
拿这5000块的前提是这个月必须上满200课时。
结果呢?
你要是不听话,或者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上到199节课时候就不给你安排课了,你只能拿个保底工资。
所以,真不要怪特教老师们流失的太快,实在是那帮孙子逼的。
3、
我记得自从海洋天堂一上映,似乎一下子自闭症孤独症就多了起来。
从原来的一个很小众的群体,一下子节节高升。
从千分之一到百分之一再到68分之一。
市场一下子从几亿变成了数千亿的大市场。
无数的人纷纷涌入这行里面当特教老师,家长尤其多。
这直接导致数量庞大的特教老师,其实基本上都不是心理学教育学出身,更不用说行为分析出身了。
这个事情就很奇怪了,之前啥都没接触过这一行,怎么就干特教了呢?
疯啦?!
仔细一想也是。
反正面对着的是傻孩子,他也不会对我的上课有什么评价;
反正大部分机构是不让看上课过程的。
即便是让看过程,又有几个家长会去看而且能看出门道呢?
门槛如此之低,当然吸引了大量良莠不齐的人去当了特教老师。
环顾四周一看,你也不会啊,正好正好,我也不会。
握手,然后开始进入互相吹捧模式。
这位是资深,那位是海归,左边主任排成行,右边督导堆成群。
看起来是不是很荒谬?
还有更荒谬的事。
那些半路出家转行的人,很多人水平竟然秒杀科班出身的特教。
大家掰着手指算一算,现在圈内那些有点见地的老师们,绝大部分还真的就是自闭症家长。
同志们那,这个不正常啊,细思恐极啊!
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不敢细想更不敢细说。
最后客套一下:都是同行衬托得好。
4、
但凡稍微一些有独特见解的人,基本上就是行内公敌。
为什么呢?
人家带的孩子教3年然后会叫妈妈了,感天动地,还上了央视节目;
你这边孩子3个月已经会回答问题了,你让人家情何以堪啊?
人家本来就是感动中国的人物,一看孩子连出门买个包子都不会;
你这边已经在纠结阅读理解、婚姻家庭了。
你让老一辈先驱特教是活是死啊?
既然不能在同一个锅里面吃饭,那还不如就站到你的对立面去,说点逻辑自洽的话——
“能干预好的自闭症都是误诊。”
“自闭症 9 分看孩子自身底子,1 分看家长努力。”
5、
自闭症人群越来越大,可是宣传渠道市场越来越小了。
仅有限的几个连锁群和机构,进去对着 PPT 读次微课就混一个脸儿熟。
通过宣传“我是专家了”就可以满世界招摇撞骗去了。
这些人能把持渠道了,其他人就进不了这个圈子,要进圈子就必须按照他的规矩来。
远的不说,BCBA-D、BCBA、BCaBA、RBT,这是一套规矩。
还有什么孤独症康复教育上岗证、ACET认证评估师。
每个人都以BACB为目标去创立个认证体系。
而中国社会非常讲究一个人的后台或派系。
如果你有强大的后台,那么就没有人敢来欺负你、打压你。
反而会极力捧你。
比如当初2008年有一期 ABA 家长培训班的那些同学。
有的开了机构;
有的翻译了书籍;
有的成为行业大咖,一路风生水起。
如果你没有后台,或后台不够强,就会诸事不顺,总是得不到机会。
如果你真的很卓越,反而会有人来集体铲除你,给你泼污水。
这就是所谓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Hello大家好,
我是哇哇老师。
(依米星创始人、BCBA)
看了这篇文章,可能80%的人都觉得一个字“爽”!
但是也必定有人会说原作者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搞破坏团结的事,不如去钻研技术”。
那我先说说我的看法:
每个圈子都有骗子,也有愿意上钩的傻子;
每个行业都有暴利,也有晚一步上岸的韭菜。
这个话题之所以在自闭症圈这么敏感,是因为这个圈子里的下游客户是非常弱势的群体;
这个圈子里的庄家在割韭菜的时候,割的不是余钱,而是救命钱。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企业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总会牺牲某些人的利益。
一个淘宝起来了,多少个实体店铺倒闭;
一个滴滴起来了,多少个出租车司机没了生意。
但是企业做大,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源整合。
然后降低成本,形成正向循环。
这是商业化的最终目的——
用更少的钱,做更多的事。
那么一个行业要发展起来、形成正向循环,必然需要高精尖人才。
医学的、康复学的、教育学的、财务的、运营的、管理的,都需要人。
高精尖人才可不是免费来的,人家十几年寒窗苦读可不是为了出来做公益的。
自闭症群体虽然可怜,但是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年薪bonus更香。
没有钱,哪来的人才?
没有人才,难免沦为武汉红十字会!
那么钱从哪里来?
我们说小企业都是最有良心的。
因为它的辐射能力有限,坏不到哪里去。
但是小企业的自身造血能力也有限。
任何一个“小而美”的企业,想要突破地域的限制,将自己的产品、服务复制到全国,背后是必然需要推手的。
夺取话语权、夸大宣传、占领心智、以派养系,都是常见的商业手段。
资本无形,跟对了人就是天使,跟错了人就是新天地教会。
我相信,涨起来的泡沫有一部分会破掉。
但还是会有一部分能壮大起来,冲破我们正在攻坚的顽石。
以上,挽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