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里的社交故事可以教自闭症孩子社交吗?

作者: 来源: 时间:2020-06-22 分类:自闭症科普

Hello大家好,

我是哇哇老师。

依米星创始人、BCBA)



Baby们,还记得我每周天上午都要参加的学术会议吗?

这一个月,我们讨论的主题是关于自闭症干预的各种手段。

今天是我的分享日,我提前5天就让实习生做好了PPT。


 

这篇文章比较简单,讲的是社交故事APP能不能教会学龄自闭症儿童如何赞美他人。

 

文章来自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大学的Almutlaq和Martella,于2018年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上。1.png

这个研究的创新性有三点:

使用的社交故事是电子版的;

社交故事里的图片是真实场景的照片;

对社交故事有效性的评估是在一个不那么结构化的场景里。


研究程序

实验中有三个被试Noah、Jacob、David,分别9岁、7岁、10岁。

他们是同一个小学的学生,都同时满足了5个条件:

(a)被诊断为ASD;

(b)可以完整地说一句话或者一部分;

(c)至少有半天时间参加普通教育;

(d)英语作为第一语言;

(e)在ASD的测试中,得分在平均分或低于平均分。


实验中采用的ASD测试量表为ADOS-2 和 CARS-2 。


来自讨论组的疑问:


3个被试在ADOS和CARS的分数都不高,说明自闭症特质不是那么明显,那我们是否可以说社交故事只对自闭症特质轻的孩子有效?


研究共占据了32个“时段”,包含了基线、干预和泛化这三个情景。

每周2-3天,每天一个时段。

每个时段长15分钟,在午休活动时间内进行。

午休一般都在操场上进行,只有在雨天才会在资源教室。

在整个实验中,绝大部分的观察地点都还是在操场上。

 

iPad上的社交故事的文字内容如下表:2.png

研究者们要研究这个社交故事能不能提升被试者“赞美他人”的社交技巧。

来自讨论组的疑问:


为什么要测试这个目标行为呢?

不会去赞美他人到底是能力问题还是表现(performance)上的问题?

是不会还是不想?

那么如何测量呢?


具体分了5步:3.png


来自讨论组的疑问:

为什么要如此刻板地分成五个步骤?

在基线阶段只记录了赞美行为是否发生,而在干预阶段却要记录这里的每一步是否发生,有必要吗?

研究中采用的是多重探测设计,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各阶段的操作设计如下表:4.png


研究结果

5.png6.png

总的来说,被试赞美的表现有所提高——

在基线水平上,Noah成功表现了0-2个步骤;

当社交故事呈现后,Noah表现出了2-3个步骤;

在泛化水平上,Noah平均表现出2个步骤。

在基线水平上,Jacob、David成功表现出0-1个步骤;

社交故事呈现后,他们均表现出2-3个步骤;

泛化水平上,表现出2-3个步骤并且能够保持。


来自讨论组的疑问:

在基线就已经出现了一些赞美的步骤了(没有说明具体是哪一步),那还有必要专门用社交故事干预吗?

三个被试在社交故事干预后,总体上表现出的步骤在基线水平上均有提升。

在泛化阶段,这个进步也有所保持。

 

整个研究中,被试很少表现出赞美里的步骤一(身体朝向交流对象)和步骤三(看着某个人)。

这也许是因为自闭症个体的一个特征——

对非语言线索的理解和表达有一定的困难(例如身体语言和眼神交流)。

 

讨论:

就像在开头提到的,相较于以往的研究,这篇研究有他自己的两点。

一是研究环境选择了低结构化的环境——操场;

二是这篇文章的社交故事的呈现方式是通过iPad上的应用程序Kid in Story。

社交故事的应用程序是需要更多的测验的,可能会有一些其他的未知变量会影响结果。


来自讨论组的疑问:

看来作者自己也意识到了,起作用的可能并不是社交故事。

如果我们把社交故事改成priming,即在午休前预示几句,会不会也能提升赞美的技能? 

最后,介绍几个ipad上的社交故事APP。

我都没有用过,大家可以自行体验。

7.png8.png9.png10.png11.png


关于社交故事,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