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米星分享:自闭症学生逃脱任务时,用怎样的强化方式更有效?

作者: 来源: 时间:2019-11-25 分类:ABA资料

面对目标任务,自闭症孩子常常出现逃避的行为。

特教老师在面对逃避行为时,有一个常用的方法叫差别强化服从的行为。



但是通常情况下DRC很难维持长期的效果,无法将干预效果最大化地保留。


DeLeon 等人在2014年比较了两种教学安排:分散式安排和累积式安排。





并且发现,被试在累积式安排下表现得更好,也更愿意选择这样的教学安排。

 

今天的这一篇文献,研究者对三名自闭症儿童进行了个案研究,来探究究竟是哪一种强化方式在改善孩子的逃避任务行为上有更加好的效果。



ABA文献解析


《比较累积式强化与分散式强化在处理儿童逃脱行为上的效果》


于2019年发表在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这一篇文献中的一系列基本概念。

 

差别强化服从的行为(DRC) 



是一种针对负强化引起的问题行为的干预方法。

包括安排消退(Arranging Extinction),同时强化完成任务的行为。

例如,Piazza 等人的研究中使用的DRC针对自闭症孩子的问题行为采用教育指导(消退),而对于服从行为则给予自由活动时间。

 

依米星分享:自闭症学生逃脱任务时,用怎样的强化方式更有效?

分散式安排Distributed arrangement

强化物以分散的形式给予。

例如,每一次完成任务之后,就有30s的自由活动时间。

 

累积式安排Accumulated arrangement 

强化物以累积的形式给予。

例如,在每完成一次任务时,孩子将得到一个代币;

在代币累积到10个时,孩子将可以得到300s的自由活动时间



被试资料



Lyle

年龄:11岁

诊断:自闭症,注意缺乏障碍

问题行为:攻击行为和破坏行为

任务行为:写一些由四、五个字母组成的单词

Hugh


年龄:13岁

诊断:自闭症

问题行为:攻击行为和破坏行为

任务行为:解答两位数字的加法问题

Kevin

年龄:8岁

诊断:自闭症,注意缺乏障碍

问题行为:攻击行为和破坏行为

任务行为:解答一位数字的加法问题

 


研究方法







问题行为定义



研究中,孩子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行为以及分类为:

1、攻击行为(aggression),例如打人、踢人、推人、咬人、抓人、拉人或者掐人。


2、破坏行为(destructed behaviors),例如砸或者踢静止的物体,丢、撕碎或者揉皱任何学习材料。

 


三层级任务要求



治疗师用一个三层级逐步的方式来布置任务,包括语言、示范和肢体引导。当第一个层级无法完成时,则过渡到下一个层级的任务要求。




1、语言

刚开始时,治疗师会对孩子说:“请写下‘橘子’这个词。”

然后给孩子3-5秒的时间作出反应。


2、示范

接下来,治疗师会在使用语言布置任务后,加上自己的示范行为给孩子模仿。

例如说:“请你像我一样,写下‘橘子’这个词”,然后自己在纸上写下“橘子”,之后再给孩子3-5秒的反应时间。


3、肢体引导

治疗师会温柔地手把手地带着孩子完成任务。

例如,握着孩子的手在纸上写下“橘子”这个单词。



功能分析



在这一过程中,研究者针对个体对不同种类的强化物的反应做了测试,包括:注意力、实物(Lyle和Hugh)、逃脱要求和自动强化(Lyle和Kevin)。


 

1、注意力场景

治疗师给被试提供了一个比较喜欢的物品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然后当问题行为一出现时,治疗师会对被试说:“请你不要打我好吗,我不喜欢你打我。”


这一阶段探究的是注意力对孩子的问题行为的强化效果。

 

2、实物场景

治疗师会给被试一个他们父母指明的玩具( Lyle可以玩iPad ,Hugh 可以玩Xbox) ,并且在每隔30s后就会打断并拿走他们的玩具。

每当问题行为出现时,治疗师就会把玩具还给他们30s。


这一阶段探究的是喜爱的玩具对孩子的问题行为的强化效果。

 

3、逃脱场景 

家人选择需要完成的任务,治疗师会按三层级的模式对孩子提出任务要求。

语音或者模仿上的服从都可以获得表扬。

问题行为一出现,就将任务撤离30s。


这一阶段探究的是逃脱任务对孩子的问题行为的强化效果。

 

4、忽略场景  

治疗师将所有的玩具拿出房间并且与被试保持近距离,对问题行为的出现不做出任何反应。

 

5、控制场景 

治疗师让被试自由玩玩具,没有什么要求。



治疗评估



随后,治疗师开始分阶段正式进行实验。

每一个阶段会包含若干个小节,每个小节持续10分钟。


1、基线阶段

治疗师采用三层级的模式向孩子提出任务要求。

在前两个层次下(语言和示范),若孩子完成了任务,则将得到口头表扬。

在过程中,只要出现问题行为,孩子都会得到30s的休息时间,休息时间中,孩子可以玩家长提供的他们喜欢的玩具。

 

2、分散强化阶段

这一阶段的任务要求与基线阶段相近,但在孩子出现服从行为并完成任务后,将会得到30s自由玩耍玩具的时间。

而问题行为的出现不能再换来休息时间,而是会进入下一个层级的要求。    

 

3、累积强化阶段

任务要求与前两个阶段一致,但在语言、示范层级下的服从行为会获得表扬。

在出现第十五次服从行为后,孩子将会得到7.5分钟的游戏时间。



结果分析





1. 功能分析结果



Lyle 最开始在各个情境下都有较低的问题行为,但在忽略阶段有显著的持续上升趋势。


Lyle有的时候会用语言告诉治疗师他想要玩具,所以,可以推断低问题行为的状况可能是由于社交互动而得以维持的。

而在忽略阶段,社交互动减少,导致他的问题行为上升。


随后,治疗师采用了逆向设计(如图中后半段所示),发现除了社交互动影响他的问题行为以外,还应该有其他的因素,因为在逃脱期,Lyle也表现出了较多的问题行为(平均每分钟3.9次)。



 

Hugh 在逃脱阶段也表现出了问题行为的逐渐增多 (平均每分钟2.1次),在控制阶段表现出了0问题行为,而在其他阶段表现有波动,但总体问题行为较少。





Kevin 的问题行为同样在逃脱阶段稳步上升 (平均每分钟 5.2 次),忽略阶段也表现出较高的问题行为,在控制期也几乎表现为0问题行为。

 

根据三个孩子在这几个阶段的表现,我们可以发现,逃脱阶段是最容易产生问题行为的。

当孩子每出现问题行为,就采取撤除任务的方法实则是对问题行为的一种负强化,反而会使得问题行为上升。

而其他的强化因素由于个体敏感性的原因,并没有产生一致性的变化。


2. 治疗评估结果



Lyle在基线水平上表现为低服从行为和高问题行为。


在刚开始实行分散强化时,他立马表现出100%的服从行为和0问题行为,但在撤销分散强化后,又开始回到之前的基线水平状态。

再次使用区别强化同样可以使问题行为降低为0,但是服从行为平均只能达到94.5%。


在后续采用累积强化法干预后,发现其问题行为仍然维持在0水平,但服从行为相较之下会更多。


 

Hugh最初在基线水平上表现为高问题行为 (平均每分钟2.5次) 和低服从行为。


在采取了分散强化后,问题行为逐渐减少至0,服从行为逐渐增加到100%。

同样,在撤销后的阶段,情况与最初基线水平较为一致,但问题行为平均为每分钟 1.9次,稍有降低。 


在第二个分散强化阶段,Hugh的问题行为在最开始的两个小节中减少,但随后又增加至基线水平 (平均每分钟1.9次) ,服从行为也有所波动 (平均概率为82%)。


在此之后,治疗师采用累积强化法作为干预手段,Hugh的问题行为的确得到改善,接近为0(平均每分钟小于0.1次),而服从行为也维持在较高水平(平均95%),并且这样的情况维持了23个小节。

后续的多元设计中,也发现和累积强化都对Hugh的行为有很大的改善。


 

Kevin在基线水平上表现为平均每分钟4次的问题行为和30.4%的服从率。


在分散强化的阶段中,问题行为下降到平均每分钟3.1次,服从率提高到60.4%。


在累积强化干预后,他的问题行为迅速下降到0的水平,而服从率上升为平均99%。




3. 偏好评估

了解了分散强化和累积强化的干预效果后,研究者随后对孩子们的偏好进行了测试。


 

针对Lyle,分两个阶段测试了其偏好方式。

在绝大部分选择中,他都选择了分散式强化,仅仅只在第二阶段的前两次测试中更偏向于累积式强化。


Hugh 在十次选择中,都选择了累积式强化。


Kevin在最开始的29个小节中都更加喜欢累积式强化,但在后面的9个选择中,他选择了基线水平下的情境,即没有任何的干预的情况。



讨论


研究前,研究者假设在累积式强化干预刚开始时,强化物的延迟可能会导致问题行为的增加以及服从行为的减少。

但是有趣的是,累积式强化的干预并没有引起这种反应。

 

另外,比较有趣的是Huge和Kevin在第二个分散式强化阶段时,表现出了不一样的行为。

Huge仍然受到了强化的影响有良好的行为,但Kevin却开始向基线水平靠拢了,分散式强化对他的作用大打折扣。

这也说明,每一个孩子对强化物的敏感度都是不一样的,面对不同的孩子,要寻找适合他的干预方法。


除此之外,在偏好的选择上三人也都有差距。

Huge选择愿意参与到干预中,而并不是逃避学业任务,针对这样的孩子的研究是具有一定的社会效度的。

但是针对Kevin这样更偏向于无干预情境的孩子,可能是对于强化物的喜爱程度低而造成的,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调整强化物,看是否会有所改善。


研究讨论认为,累积强化安排并没有引起问题行为,相较于分散强化安排,在三个被试中仅有两个被试因累积强化安排表现为稳定的低问题行为(Huge,Kevin)。

被试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偏好,其中,两个孩子都表示更喜欢累积式强化(Huge,Kevin)。


更多自闭症资讯关注依米星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