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注意”和“象征游戏”可以训练吗?

作者: 来源: 时间:2020-08-21 分类:ABA资料

自闭症儿童的社交沟通往往不太行。


但这种抽象的发展,好像很难被干预。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一篇文献中,研究者就干预了两个抽象的表现——

共同注意( joint attention )和象征性游戏( symbolic play )。






怎么评估共同注意呢?

研究者采用了早期社交沟通量表( Early Social - Communication Scales )。

记录了儿童展示物件、把玩具递给大人作分享、指一指东西来分享兴趣、当大人指一指某个物品时能跟着看等行为。 

  

 

而象征性游戏主要是指对于某一件物体的代表性使用,简而言之就是假装一个物体代表了另一个物体。

例如假装一块海绵代表一个小饼干,或者想象一个玩具娃娃和真人一样会开车。

 

研究者采用了结构化游戏评估( Structured Play Assessment ),将象征性游戏从“无差别的操作”到“过家家”分为了 14 个级别,记录儿童出现了哪些游戏级别。


根据评估结果,研究者为 58 名小被试制定了干预的第一目标。

他们被随机分到共同注意干预组、象征性游戏干预组和控制组。

  







每个孩子先接受 5 - 8 分钟的 DTT 训练,然后把同样的训练目标拿到地板上来练习。

整个过程都使用到辅助和强化。

 

在地板上干预时,治疗师会跟从孩子的兴趣,描述孩子在做什么,重复孩子说的话并且加以拓展或者是更正,会调整环境让孩子更加投入到互动中等等。




总而言之,地板上的训练是由孩子主导的,而不是治疗师主导的。

 

这种 DTT 和自然情景相结合的好处就是,先通过反复练习塑造出目标行为,再让这个技能到自然情境下去泛化。



 




相较于控制组,两个干预组在特定的行为上都有明显的提高。

 

在共同注意干预组,被试出现更多主动的展示和被动的共同关注。

而象征性游戏组的被试展现出了更高的游戏等级。

 

当然,研究结果中也有两个十分有趣的地方。

 

其一是时间的影响。






某些行为在不同干预组之间没什么差别,随着时间的推移都进步了。




这是不是说明了自闭症孩子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本身也具备自己习得这些行为的能力呢?

 

其二是溢出效应。 






在象征性游戏干预组,虽然没有刻意去训练共同注意,但孩子的某些共同注意也有提升。




这是不是说明以孩子中心就能提升共同注意呢?


发布|依米星ABA

作者|黄雨薇








今日讨论:

关于最后两个问题,你怎么看?